《说文解字》一书有“荼”无“茶”,许慎老先生说:“荼,苦荼也。从草,余声。”徐铉解释说:“此即今之茶字。”“荼”字有小篆、隶书等形体。看来,古代的“荼”字就是“茶”字。《茶经》等书上说,“荼”本是一种苦菜,也是人们的一种常用食物。后来发现了茶叶,因为都是有苦味的东西,茶也就仍旧沿用此字。直到唐代陆羽将“荼”字减一笔而成就了如今流传的“茶”字,因此后人将茶起源定于唐代。
唐代,饮茶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烤炙。然后,用茶碾将茶饼碾碎成为粉末,放到水中去煮。所谓“吃茶”是将茶与葱、姜、枣、橘皮、茱萸、薄荷等熬成粥吃,这种做法在唐代非常流行。陆羽在《茶经》中也曾记载过这种吃法。
到了宋代,吃茶的方法愈加精致。《梦粱录》里的临安(也就是今天的杭州),“四时卖奇茶异汤”,冬天卖的七宝擂茶,据说是用花生、芝麻、核桃、姜、杏仁、龙眼、香菜和茶擂碎煮成茶粥单卖,这般吃法,操作起来好比捣年糕,吃者好比吃八宝粥,要紧的是吃,而不是喝茶汤。文雅的宋人还喜欢弄些香料,把龙脑珍菜、菊花之类与茶在一道,茶香吃进花香,花香吃进茶香,吃进口里,吃出了一股香气、一种味道。